“给你爷说去,看他可让你读书不。”
王翠翠清楚,别说当官了,就算考上秀才家里人也能沾光,免除徭役,免除部分官田税赋。
但她更清楚读书有多难,多烧钱。
“媳妇儿,你去屋里歇着吧,不出月再不要下炕了。”
······
“他爹,初六想读书。”
夜深,孩子们都睡熟了,郑梅低声对豆苗道。
豆苗听到老婆的话,沉思了半天道:“爹不会答应的。”
郑梅挣扎道:“初六自小就聪明,那些春联,先生读出来,他就能记住,还能模仿着写······要不咱们给爹说一声,以后初六养鸡、养猪的活我全包了······”
“别费劲了,爹不会同意的。若是初六读书,麦穗怎么办?让孙子读书,儿子不让读,村里人会说闲话的。一家两个人读书,这日子就没办法过了。”
豆苗叹息道,“再说十五已经十一岁了,过几年就到了娶媳妇的年龄,还要盖房子,家里哪有闲钱。”
十五是他的大儿子,在城里当学徒。
“别想那没用的了,咱们就是地里刨食的命,读什么书?睡吧,明天还要干活。”
初六假装睡着,听得一清二楚。
……
上屋里,也发生着同样的事。
谢根生翻了个身咕嘟道:“省点心吧,你又是不知道,读书要花好多钱,咱们老谢家祖坟就没冒读书的烟······”
······
谢豆苗苦思冥想,给小女儿取个威风的名字,终于在仔细端详女儿的小脸时大悟,一拍大腿。
“就叫鸭蛋吧!”
大女儿叶子,二女儿菜心,这名字终于沾了点荤腥。
初六嫌鸭蛋难听,一直叫蛋蛋。
虽然郑梅出月子了,捉鱼却还未停止,因为蛋蛋吃奶,母亲更需要营养。
初六又独出心裁,在鸡舍旁开垦了一小块土池,用鸡粪掺土,把挖来的蚯蚓埋在里面。
这样不仅可以腐熟鸡粪,还可以养蚯蚓,用蚯蚓喂鸡。
鸡的营养跟上,就可以每天下蛋。
转眼到了六月中旬。
大人都忙着收麦子,初六和家中孩子承担了大多家务。
初六和麦穗除了铲草、捡柴火、堆鸡粪,还得到自家地里捡麦穗。
“小叔,捡麦穗要耐心,沿着一个方向慢慢搜寻,你不要乱跑。”
初六和麦穗戴着柳枝编制的凉帽,弯着腰在麦茬间搜寻。
小叔毕竟是个三岁的孩子,一会儿说脚上痒,一会儿说头晕,一会儿又去追蚂蚱。
初六被闹得烦躁,本身天气也十分燥热。
担心中暑,初六拎起竹篮道:“小叔,咱们去河里洗个澡,凉一些再来捡麦穗。”
“好耶!”
麦穗欢呼雀跃。
二人提着竹篮往河边奔走,远远就见岸边好几个孩子在观望,还指指点点。
胖墩眼尖,看到是初六,转身跑着迎上来,气喘吁吁道:“初六,有人溺水了,河中间水深,我们不敢下去······”
初六听后加快脚步,到河边一看。
小孩似乎会点水,却因为恐慌乱了心神,在水中漫无方向地乱扑腾。
估计过不了多久便会因力竭而沉入河底。
初六转头向四周瞅了瞅,看到岸边小树林,突然有了主意。
“都跟我走,我有办法救人了。”
“初六,编草绳救人吗?”
“初六,去喊你爹吗?”
“······”